当前位置: 首页 > 现场教学点 > 内容

芋头侗寨现场教学点

来源:通道党校    作者:    时间:2024-09-26 19:18:51

图片4.png

(“一盏马灯”故事发生地芋头古侗寨)

芋头古侗寨位于百里侗文化走廊中的通道县双江镇南部,是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(1368---1398年),被建筑专家称为“侗寨建筑博物馆”。1934年12月,中央红军转兵西进贵州,许多支队伍都途经芋头侗寨。红军还没到达芋头时,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,村民因害怕红军,都躲到大山里去了。一个叫杨再能的小伙子,悄悄留在寨中观察。红军进入侗寨后,纪律严明,只能在鼓楼、凉亭、风雨桥和屋檐下休息,拿了群众的东西都留下银元。这让杨再能觉得红军是一支不一样的队伍。红军发现了杨再能后,和气地向他解释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,现在要向贵州前进,请求他为红军带路。杨再能同意了。他带着红军沿着古驿道登上太平山,翻越芋头界,把红军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。途中,红军排长给他讲革命道理。深夜返程时,排长给了他路费,并送给他一盏小马灯。第二天,杨再能就进山跟村民讲了红军的故事,大家听后不再害怕红军,纷纷回到了寨中。后来的几天,一批又一批的红军队伍经过芋头侗寨。侗族村民们纷纷把红薯等食物送给红军吃。杨再能提着这盏小马灯,和几个村民主动带路,把红军送过了太平山。从此,杨再能把这盏小马灯挂在屋梁上,一直对红军念念不忘。他经常跟儿子讲红军故事,希望将来儿子也能当红军。解放后,他的小儿子杨正益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。杨正益退伍回乡后当老师,经常向学生们讲述红军故事。后来,杨正益的儿子杨标也参军入伍,成了杨家的第二代军人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、记住红军,他们家将这盏小马灯捐给了恭城书院。2008年,杨标退伍回乡后,经常到恭城书院当义务讲解员,为游客讲红军长征过通道的历史,讲这盏小马灯的故事。一盏小马灯,三代红军情。爱民情似海,拥军意如山。

编辑:彭军

版权所有: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 湘B1.B2-20070067-137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白云路386号 邮编:410006

红麓微信公众号